建築垃圾棒條篩(也稱為格柵篩、階梯篩)是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生產線中前端預篩分的關鍵設備,主要用於分離超大尺寸物料(如大塊混凝土、磚石、木材等)和細料(土壤、碎屑等),為後續的破碎、精細篩分等工序做準備。
優點
防堵塞性能好:
這是棒條篩最核心的優勢。其結構由平行排列的、間距固定的鋼棒(棒條)組成,形成巨大的間隙(通常可達100mm以上,甚至幾百毫米)。
大塊物料(如混凝土塊、磚塊、木材、塑料布等)能輕鬆通過或在棒條上滾動下滑,極少發生卡堵現象。尤其適合處理成分複雜、含大量纏繞物(如鋼筋、鐵絲、塑料膜、織物)和大塊異物的建築垃圾。
處理能力強,通量大:
巨大的間隙和傾斜安裝的角度(通常30-45度)使得物料能夠快速通過篩麵,單位時間處理量非常大,適合作為前端粗篩設備處理大量原始垃圾。
結構簡單,堅固耐用:
主要部件就是一組棒條和支撐框架,結構相對簡單。
棒條通常采用高耐磨鋼製造(如錳鋼),能夠承受大塊物料下落和滾動的強力衝擊,整體設備堅固可靠。
維護成本較低:
沒有複雜的振動機構(通常依靠重力或少量振動輔助)或篩網,易損件主要是棒條本身。
更換單根或幾根磨損嚴重的棒條相對容易且成本可控。
分離大塊異物效率高:
對於尺寸明顯大於棒條間隙的超大物料(如大型混凝土塊、廢棄家具部件、大塊金屬等),能非常有效地將其分離出來,保護後續的破碎機等設備免受損壞。
物料適應性好:
對物料濕度、粘性的敏感度相對較低。濕粘物料不容易像在細網篩上那樣糊住篩孔(因為它沒有“孔”,隻有“縫”)。
缺點
篩分精度低:
這是最主要的缺點。它隻能進行非常粗略的“兩級”篩分:小於棒條間隙的物料(篩下物)和大於棒條間隙的物料(篩上物)。
無法提供多種粒度的精確分級(如0-10mm, 10-30mm, 30-100mm等)。篩下物中包含所有小於間隙尺寸的物料,可能混雜著泥土、小石塊、碎磚、碎木屑等,需要後續設備進一步精細篩分。
篩分效率相對較低:
物料在棒條上主要依靠重力滑落或滾動,相對運動較小。一些接近間隙尺寸的片狀物料(如薄木板、塑料板)可能以特定角度“漏”下去,而一些稍大於間隙的塊狀物可能卡在縫隙處短暫停留或彈跳過去,導致實際分離效果並非完全理想。
棒條易磨損和變形:
雖然棒條耐磨,但在持續承受大塊重物衝擊下(尤其是進料端),棒條表麵會磨損,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彎曲變形。需要定期檢查更換。
噪音和粉塵較大:
大塊物料撞擊棒條會產生較大的噪音。
物料在滾動滑落過程中容易產生揚塵,需要配備良好的除塵設施。
對細料保護不足:
篩下物是直接落下的,如果落差較大,其中的易碎物料(如磚塊)可能會被摔得更碎,產生更多粉料,可能不是所有工藝都希望這樣。
調整靈活性差:
篩分間隙(棒條間距)是固定的。如果需要改變分離粒度,通常需要更換整個篩麵(棒條組)或設備,不像振動篩那樣可以通過更換篩網來靈活調整。
棒條篩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強大的防堵能力和高效分離超大物料的能力,是建築垃圾處理線前端預處理的理想選擇。 它像一道“鐵閘”,將可能損壞後續設備的大塊異物、纏繞物攔截下來,同時讓中小物料快速通過進入下一道工序。
它不適合需要精確分級或生產特定規格骨料的場合。 其篩下物通常需要緊接著使用振動篩、滾筒篩等設備進行精細分級。
選擇棒條篩時,關鍵是確定合適的棒條間隙尺寸,這需要根據進料中目標“超大物”的尺寸和後續破碎機允許的最大進料尺寸來決定。
上一篇: 高溫礦渣篩分設備
下一篇:沒有了